找到相关内容677篇,用时16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证悟檀陀罗修行

    实相,而能够到达涅槃境界的菩萨大智慧。此处比喻为显宗智慧。  “很多人知道这个事实,也假装实行圣者之道,但是却精深的金刚乘不求甚解。如果他们这样就是智慧的人,那么谁是愚蠢的人呢?与这个珍贵无比的...,做静虑禅修。  三、金刚乘修行,可以毫无困难很快地完成。显宗修行法,需要终生不断努力,才能够修成证悟境界。金刚乘的完全证悟,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地达成。  四、最后,特别是强大学习能力,在修行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5549442.html
  • 临终关怀──谈死亡教育

    例如:了解死亡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何,何影响等等。亦即以死亡为主题,使人改变自己想法、感受、价值观,乃至行动,而这改变的过程就是教育。简单说,死亡教育就是一种促进个人了解死亡是生命之一部分的教学过程。内容大概三方面:探讨死亡现象、死亡问题、生死的关系。  虽然是以死亡为主题,但是也会连带影响我们许多事物的看法。它虽然是一生中最后发生的事情,但是,从时间先后的相对关系来看,它反过来会影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451710.html
  • 《成实论》与成实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二

    道谛聚》。昙影的这样分类,曾获得罗什的赞许。其中的《发聚》是全书的序说,泛论体现佛教存在的佛、法、僧三宝,四谛大要和各部佛教、特别是部《毗昙》的批判,主张声闻人亦可理解人、法二空的道理,不立过去...这就是因为无明。所以众生的生死流转,以无明为首。若没有无明,就不会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没有业,就不会生死苦果。 《灭谛聚》,灭,就是涅槃。论中闻、思因缘智(人空观)和空智(法空观)...

    方 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352354.html
  •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佛陀的偶像崇拜也逐步压倒沸遗迹的崇拜。这一切,无疑也渗透到小乘诸派中。  小乘佛教在教理上也很大变化。他们用“阿毗昙”的形式,发挥或重新组织已经凝固的三藏体系;他们在同内外论敌的论战中,也发表了...说也与大乘不能相容。  此后,经部继续发展,在般若中观的影响中,又酝酿瑜伽唯识的某些观点,特别是在认识论方面,像后来陈那主张的唯识“带相”说、心“自证分”等,就是由经部首先提出来的。经部部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2155488.html
  • “白云”颂“即色”

    这段经文虽长,但意思是非常简明的。围绕色空、有无问题进行盘旋论证。经文首先指出众生之所以在人世间经历生死轮回的苦难,遭受无穷烦恼的煎熬,就是因为、无进行分别、执著,迷恋声色...“非有非无”的中观命题,有无、色空进行双边否定,并以此作为入道的阶梯。若就内容而论,经文的义理仅此而已。但司马承祯赞颂此文,不是为了重复其即色空、断灭与无的观点,而是从这篇经文出发,引申出他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3155564.html
  • 一种宗教的没落――浅谈禅宗与生存哲学

    禅论是“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就是要人放得下的执著,使意识处于无忧无虑,从而进入清净的超越境界。然而身为帝王的梁武帝不可能会接受这种理论,他放不下现有的地位,因而他与佛没有机缘。事实上,任何人都很难...生活之道。而平民不行,因为竞争,生活压力。如今的佛学院学僧个个穿西装打领带用笔记本电脑,领着情人谈禅宗美学,着手机侃花花世界。而学者们则是在拼命研究怎样创造财富,把宗教作为财富支点,以供运筹。禅宗...

    痴人说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2657896.html
  • 寺院规范化管理浅议

    挑水、打扫卫生、做饭等明确的管理分工,如果制定三个和尚每天轮流挑水的管理制度,如果寺院建立了挑水的和尚一定奖励、未去挑水的和尚一定处罚的奖惩办法,“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也许就不会发生。只要...、带,一定培养前途的年轻僧人要多交任务,多压担子,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成才。在僧人外出培训上要舍得花钱。五是要善于发现僧才。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缺乏僧才,而是缺少发现,导致未能人尽其才。六是要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0961216.html
  • 宪法比较: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

    只能是人的行为与实践活动。许多国家的法学家、立法者、政治家和宗教领袖充分注意到了信仰自由与宗教自由的法律表述在概念上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可能导致的公民在享受其权利时产生的不同后果。因此,大多数国家在...。  根据世界上110个国家现行宪法的统计,89个国家的宪法“宗教自由”或“宗教活动自由”的表述,在宪法中不提“宗教自由”或“宗教活动自由”的国家,只有21个。 下面试举几例可以清楚看出某些国家的...

    刘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5261261.html
  • 法性宗 、法相宗、天台宗 、贤首宗 的主要经典分别是什么

    菩萨的《俱舍论》。发扬诸法的谛。《俱舍论》为《阿毗达摩俱舍论》之略称。阿毗译,达摩译法,俱舍译藏。合称法藏论。二义,一对向涅盘,二观四谛。法亦二义,一为胜义法,即涅盘,二为法相法,即四谛...,以求专精。于是乃各种宗派之形成。宗派的命名,取法,取人,取地,各不相同。随着大量经论的传来,印度佛教各部派思想与我国民族文化相接触,经过长时期的吸收和消化,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公元六世纪末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4861871.html
  • 生命处处春天——读(提婆达多之研究)有感

    生命处处春天——读(提婆达多之研究)有感  邱大春(军校)  在佛教中一提起提婆达多,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皱眉、摇头,他几乎代表了佛教中不好的一面:然而佛教弘传至今已二千多年了,世人其评价不一,固然...心念著很大的关系。提婆达多的心念无法收摄,纵使外相多么殊胜,也是枉然。人心向贪,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事物起贪念时就不容易抑止;人心向嗔,对于许多不顺自己心意的事物,就容易冲动、行暴;人心向痴,许多事就...

    邱大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5067753.html